围城任务是国战玩法的重要环节,其核心触发机制与城池数量动态变化相关。当弱国(即城池数最少的国家)的城池数量从36减少至35时,系统会在特定时间段内自动触发围城任务。触发时间窗口固定在每日9:30至21:30之间,且每个服务器每天仅能触发一次围城任务。这一设计既保证了国战的策略性,也避免了频繁攻防导致的资源失衡。触发后,全服玩家需根据本国联盟协商,决定由哪一方主导执行围城任务,通常由实力较强的国家承担主力进攻职责。
围城任务的触发与实时城池占领情况密切相关。游戏中的城池数量会因玩家攻防行为动态变化,因此需要密切观察世界地图上的势力分布。当某一方势力(通常是强国)持续扩张并接近占据全地图半数城池时,弱国的城池数易被压制至临界点(即36降为35)。系统判定触发围城任务,弱国需联合盟友进行防御,而进攻方则需组织高效攻城梯队。由于围城任务涉及全服协作,提前通过联盟频道或外交协商明确分工至关重要。
围城任务的实际执行需兼顾战术与资源管理。进攻方需集中高战力玩家快速攻破目标城池的防御工事,同时派遣次级梯队清理周边干扰性NPC或敌方影子部队。防守方则需利用地形优势,在关键路径上布置陷阱或火攻计策,延缓敌方推进速度。围城期间禁卫军和远征军会周期性刷新,这些单位既是资源来源也是阻碍,需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应对。
成功的围城行动往往依赖对全局节奏的掌控。进攻方需避免过早消耗主力兵力,建议优先使用炮灰部队试探防御强度,再派遣主力武将进行精准打击。防守方则可利用文官的增益计策(如火攻、水攻)对敌方集结区域实施范围压制。围城期间需注意资源储备与兵力补充的平衡,过度扩张可能导致后续防御空虚。
围城任务的最终结果与团队协作深度绑定。无论是进攻方的攻城锤战术还是防守方的梯次阻击,均需依赖联盟成员的实时沟通与执行力。战后无论胜负,参与者均可通过结算奖励获取经验、资源及特殊道具,这些收益将直接影响后续国战的实力积累。